画鹰

作者: 唐代    杜甫

素练风霜起,苍鹰画作殊。

耸身思狡兔,侧目似愁胡。

绦镟光堪摘,轩楹势可呼。

何当击凡鸟,毛血洒平芜。

sù liàn fēng shuāng qǐ ,cāng yīng huà zuò shū 。 素练风霜起,苍鹰画作殊。
sǒng shēn sī jiǎo tù ,cè mù sì chóu hú 。 耸身思狡兔,侧目似愁胡。
tāo xuàn guāng kān zhāi ,xuān yíng shì kě hū 。 绦镟光堪摘,轩楹势可呼。
hé dāng jī fán niǎo ,máo xuè sǎ píng wú 。 何当击凡鸟,毛血洒平芜。

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画鹰作者: 杜甫

简介 诗词 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画鹰译文

素练风霜起,苍鹰画作殊。
洁白画绢之上,突然腾起风霜气,原来纸上苍鹰,凶猛不同一般。

㧐身思狡兔,侧目似愁胡。
竦起身躯,想要捕杀狡兔;侧目而视,目光深碧锐利。

绦镟光堪擿,轩楹势可呼。
只要解开丝绳铁环,画鹰就会凌空飞去;只要轻轻呼唤一声,画鹰就会拍翅飞来。

何当击凡鸟,毛血洒平芜。
何时让它搏击凡鸟,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。

1、彭定求 等全唐诗(上)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543
2、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5

画鹰注释

素练风霜起,苍鹰画作殊。

素练:作画用的白绢。
风霜:指秋冬肃杀之气。
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。
风:一作“如”。
画作:作画,写生。
殊:特异,不同凡俗。

(sǒng)身思狡兔,侧目似愁胡。

㧐身:即竦身,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。
思狡免:想捕获狡兔。
侧目:斜视。
似愁胡: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。
因胡人(指西域人)碧眼,故以此为喻。
愁胡:指发愁神态的胡人。

(tāo)(xuàn)光堪擿,轩楹(yíng)势可呼。

绦:丝绳,指系鹰用的丝绳。
镟:金属转轴,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。
堪擿:可以解除。
擿:同“摘”。
轩楹:堂前廊柱,指悬挂画鹰的地方。
势可呼:画中的鹰势态逼真,呼之欲飞。

何当击凡鸟,毛血洒平芜。

何当:安得,哪得。
这里有假如的意思。
击凡鸟:捕捉凡庸的鸟。
平芜:草原。

1、彭定求 等全唐诗(上)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543
2、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5

画鹰赏析

素练风霜起,苍鹰画作殊。
㧐身思狡兔,侧目似愁胡。
绦镟光堪擿,轩楹势可呼。
何当击凡鸟,毛血洒平芜。

  这是一首题画诗。作者借鹰言志,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,以及搏击的激情,“曲尽其妙”(《瀛奎律髓》),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。

  全诗共八句,可分三层意思:一、二两句为第一层,点明题目。起用惊讶的口气:说是洁白的画绢上,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,这种肃杀之气,第二句随即点明: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,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。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。杜甫《姜楚公画角鹰歌》的起笔说:“楚公画鹰鹰戴角,杀气森森到幽朔。”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,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,这是正起。而此诗则先写“素练风霜起”,然后再点明“画鹰”,所以叫作倒插法。这种手法,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,吸引着读者。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,如《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》的起笔说:“堂上不合生枫树,怪底江山起烟雾。”《画鹘行》的起笔说:“高堂见生鹘,飒爽动秋骨。”《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》的起笔说:“沱水临中座,岷山到北堂。”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。

 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,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,是正面文章。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,耸起身子的样子,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,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,是传神之笔,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,宛如真鹰。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,光彩照人,只要把丝绳解掉,即可展翅飞翔;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,神采飞动,气雄万夫,好像呼之即出,去追逐狡兔,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。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,以这两联诗句,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。

  以上这两联中,“思”与“似”、“擿”与“呼”两对词,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。“思”写其动态,“似”写其静态,“擿”写其情态,“呼”写其神态。诗人用字精工,颇见匠心。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,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。是真鹰,还是画鹰,几难分辨。但从“堪”与“可”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,毕竟仍是画鹰。

 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,承上收结,直把画鹰当成真鹰,寄托着作者的思想。“何当”含有希幸之意,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,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。“毛血”句,见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风毛雨血,洒野蔽天。”至于“凡鸟”,张上若说:“天下事皆庸人误之,末有深意。”这是把“凡鸟”喻为误国的庸人,似有锄恶之意。由此看来,此诗借咏《画鹰》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,奋发向上之志。作者在《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》一诗的结尾,同样寄寓着他自己的感慨:“为君除狡兔,会是翻鞲上。”

  总起来看,这首诗起笔突兀,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,从“画作殊”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,而又从“势可呼”顺势转入收结,寄托着作者的思想,揭示主题。

1、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423-424

相关推荐

  • 杜甫
  • 励志
  • 写鸟
  • 题画